【編者按】
中東地區尤其是阿拉伯半島國家與中國的交往源遠流長。古代中國船隊帶去絲綢、陶瓷,捎回使者;阿拉伯古代游記和地理書關于中國的記載十分詳盡。當代中阿經貿與文化的交往更加頻繁密切。
“新絲路·能源之路萬里行”中東采訪組奔赴阿聯酋、阿曼,歷時10天,采訪了中國石油中東協調組、Daleel油田、當地政府部門等共14個單位和110位中外人士及員工,感動于石油人的海外奉獻,驚嘆于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從今天起,采寫的報道將陸續刊出。
帆船酒店
有人說,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是這樣一個國家:剛從駱駝背下來就鉆進了奔馳車。其實,這個國家還有一個更神奇的地方——中東最大的航空樞紐,海灣最大的現代化城市,全世界最令人矚目的旅游都市……這里,就是迪拜。
走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感受經濟建設新動向,了解社會進步新趨勢,是我們萬里行采訪的一個重要選擇。此行迪拜,讓我們眼前一亮。曾經的沙漠綠洲,如今拔地而起的地標性建筑,堪稱絕無僅有:世界最大的人工島棕櫚島,世界頂級的七星級酒店,世界最高的哈利法塔,世界最大的人工滑雪場,世界最大的購物中心,世界最大的別墅住宅區。置身其間,如夢似幻。
從飄散著海咸味的小小漁村,變成人均GDP高達6.6萬美元金碧輝煌的國際大都市,變成中東乃至世界最繁榮的新興經濟中心。短短十幾年,迪拜變了一個世界級的大魔術。美國學者阿米爾·雷曼曾感慨道:“從空中俯瞰迪拜,不管原來你怎么認為,都會大吃一驚。”是的,這“大吃一驚”的背后說明了什么、“世界第一”的背后蘊含著什么?
迪拜是“地緣經濟”的寵兒,全球也許沒有哪一個城市可以完全照搬迪拜發展模式;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絕無僅有的歷史文化、雄厚強大的資本實力,加上堅實可靠的社會保障,讓迪拜成為一個特殊的經濟體
在迪拜,記者處處被吸引、被感染。法拉利、瑪莎拉蒂跑車呼嘯而過,卻沒有人闖紅燈和違章;現代化高樓造型各異、鱗次櫛比,抬頭卻能見到開闊的天穹和潔白的云絮;操著法語、西班牙語、漢語,不同膚色的游人如織,卻感覺不到相互間的陌生和疏離。大海蔚藍遼遠,海鳥逐濤翱翔,如詩如畫。
整個阿拉伯半島像只碩大的靴子,迪拜就在靴子尖部。作為阿聯酋第二大酋長國,迪拜居于阿拉伯灣南岸,與南亞次大陸隔海相望。面積3900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的5%,人口150萬,約占阿聯酋總人口的30%,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有人成為它的居民,外國人口比例超過80%。迪拜的經濟實力在阿聯酋僅稍遜阿布扎比,全國70%左右的非石油貿易集中在迪拜,所以迪拜被稱為阿聯酋的“貿易之都”。
一條15公里長的海灣穿過陸地,把迪拜分成兩個部分。南部的拜爾迪拜是老城區,官方活動在這里舉行,政府也在這里辦公。北部是代爾迪拜,是新城區。吊塔林立、車水馬龍的地方是海灣最大的自由貿易區,面積達100平方公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余家公司在這里投資。迪拜是海灣最活躍的貿易市場,也是中東地區轉口貿易中心,外貿占GDP比重高達30.7%,僅進口貨值每年就達47億美元。這里還有著名的深水良港拉希德港,港口貨物年吞吐量達970萬噸,是海灣最大的集裝箱裝卸中心。拉希德港的呑吐能力驚人,本世紀前5年的增長率是新加坡港與洛杉磯港二者的兩倍。
迪拜的歷史文化簡樸而精致。我們撫摸著門前的古炮,步入黃土色由海法迪城堡改建的迪拜博物館,迪拜的歷史文化撲面而來。這里陳列著從艾古沙爾亞遺址出土的4000多年前的精美銅器、石膏和陶器,陳列著古代海灣居民水下采撈珍珠的工具。在這里還可以傾聽到迪拜成長的足音:一幅幅圖片詮釋著采珠業、漁業和貿易等傳統支柱產業的發展歷程;一段5分鐘的短片講述著迪拜石油開發的歷史:1969年迪拜開始產油,現在月產量為240萬桶,產值1.7億美元。迪拜奉行自由經濟政策,利用“石油美元”建成了一系列現代化配套的基礎設施。
如同古代阿拉伯航海家那樣,迪拜善于發揮地理位置優勢、轉口貿易優勢和非石油產業優勢,在當代全球經濟的浪潮中,點燃了奔向大海深處的阿拉伯“神燈”。
多年前的債務危機,使迪拜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然而,從前還是中東地區一個貌不驚人的小城市,在房地產經濟的拉動下,迪拜搖身成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經貿中心、旅游中心,被贊譽為“夢幻城市”
2008年12月6日,美國《新聞周刊》刊文《迪拜,最后的狂歡》,描繪當時迪拜面臨的困境。一年后,迪拜向世界發出延遲還債的要求,更讓舉世震驚。然而,迪拜沒有失敗,憑借先進的設施和優越的地緣經濟條件,逐步登上了商業貿易的國際舞臺。
于是,“世界上最大的購物中心”“世界上最豪華的地鐵”,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一個個神話般的故事被廣泛傳頌。在迪拜商城,一本極為暢銷的書成為人們的必購品,那就是現任迪拜國王、阿聯酋副總統穆哈默德·本·拉希德撰寫的《Flashes of Thought》。他在書中描述了未來的發展心路:成功不是終點,只是旅程;當到達旅程的最高峰時,你必須去尋求下一個高峰。
極致是迪拜這個城市的追求。最高的建筑、最新的建筑、最火的房地產,迪拜把房地產經濟做到了歷史的新境界。雖然經歷過寫字樓租金大幅下降的劇痛,但迪拜仍然是全球寫字樓租金最昂貴的8個城市之一。早在2002年,迪拜推出了包括著名的棕櫚島別墅項目,后來建設的帆船酒店是世界上唯一的七星級酒店,又名“阿拉伯塔”。帆船酒店位于迪拜海濱的一座人工島上,共56層高321米,是目前全球最高的酒店。
酒店經營和設施是迪拜經濟繁榮的一個標志。在帆船酒店,其服務和設施出乎人的想象:用直升機或勞斯萊斯汽車接送客人,小型潛艇引路開進海鮮餐館;海水下面有餐廳,高出海平面200米的地方有空中餐廳。從空中看棕櫚島,在伸入大海200米長的“主干”和17個“分叉”上,酒店、別墅星羅棋布,未來將有49座星級飯店、2500棟別墅點綴“棕櫚樹”上。耗資15億美元建設的亞特蘭蒂斯酒店守候在棕櫚島的一端,酒店內巨型水族缸前,6.5萬條魚和海洋生物讓人嘆為觀止。
房地產業是一些國家經濟發展曾經的支柱產業,在迪拜也許是永遠的支柱產業。所不同的是迪拜房地產與本國的建材生產資料,如鋼材、水泥發展并無直接拉動關系,甚至與本國的勞動就業、國民收入也無直接關聯。說白了,迪拜是通過吸引全球的資本在這里形成豪華消費中心,從而使本國的公民享受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紅利”。有資料顯示,近年來迪拜地產和建筑總投資達到了4750億美元。
五岳歸來不看山,迪拜也讓人有同樣的感受。我們沿著扎耶德大道驅車趕往首都阿布達比。公路兩側閃現著壯觀的景色:伊瑪爾集團建設的別墅住宅區、朱邁拉公寓城、水母酒店、城市輕軌等,在藍天和驕陽下多姿多彩。
迪拜曾經因發現石油而興奮,如今是中東產油國中石油占GDP比重小于10%的少數幾個國家和城市之一,也是連接三大洲的交通中心。迪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無與倫比的“樞紐經濟”
迪拜有許多加油站,車都是大排量的,但這里并非石油富地。雖然石油最高年產量曾達到過1790萬噸,但從此止步不前。迪拜更傾心做十足的國際旅游、會議會展、金融商務,更驕傲于所擁有的世界最大或者最高。
哈利法塔高828米,直刺云端,各種膚色的人們搭乘世界上最快的電梯到124層平臺欣賞迪拜璀璨的夜景,人們圍著瞬間能沖到275米高的噴泉,欣賞巴赫的協奏曲甚至中國的《梁祝》。游人是“漂”來的或者“飛”來的。作為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樞紐,迪拜每年舉辦上百次國際大型展會、博覽會、招商引資會,并成功申辦了2020年世博會。2012年,迪拜GDP就已經達到867億美元。迪拜告別了地區性金融中心,成為了全球性國際金融中心。
在迪拜的發展中,迪拜國際機場發揮著連接世界的功能。伴隨迪拜的現代化進程,迪拜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已經排在全球第七位,國際旅客吞吐量在全球機場中排名第二。近年來,迪拜國際機場每年過境的旅客平均超過2800萬人,是倫敦的兩倍、紐約的4倍;2015年旅客吞吐量將超過7200萬人次。
離開迪拜國際機場的人們,似乎都后悔沒有花完兜里最后一美元。在世界上最大的免稅店ABC三層商場,瑞士名表、日本照相機、中國工藝品,應有盡有。過去10年,迪拜航空業的快速增長帶動了迪拜經濟的騰飛。迪拜航空業的溢出效應和催化效益,促進了旅游、物流、金融服務等行業的繁榮與發展。同時,迪拜航空業的成功也推動了全球經濟的發展。有資料表明:到2020年,迪拜機場對當地GDP的貢獻率將達到32%,對迪拜就業貢獻率將達到22%。
與“樞紐經濟”相伴發展的是“中心經濟”。據《海灣時報》報道,迪拜已經成立了“迪拜伊斯蘭經濟發展中心”,職能包括將迪拜發展成為全球伊斯蘭經濟首都,依照伊斯蘭法律推動貨物、金融服務以及非金融領域的經濟活動,建立伊斯蘭經濟活動數據庫,以及推動伊斯蘭經濟爭議通過仲裁解決等。
告別迪拜,空客A380上介紹迪拜的那段話仍在耳畔:你想尋找世界頂級的購物中心嗎?你想看到海天一色的景致嗎?你想體驗沙漠冒險的刺激嗎?你想在金黃沙灘上放松身心嗎?來迪拜吧,這里全有。 是的,迪拜已經擁有了它應該有的。也許不久的將來,迪拜所創造的“天方夜譚”,會把它不可能有的變成可能。那時,世界還會為之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