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6月國際原油價格斷崖式下跌至今,整個石油行業進入了微利的新常態。作為乙方的油服行業自然首當其沖成為油氣生產商轉嫁風險、降低成本的開刀對象,大規模的產能過剩導致無法看到油價短期內復蘇的跡象。如何在行業洗牌中逆境求生?這是油服企業面臨的生死大考。
油服行業屬技術密集型企業,儀器設備的技術含量很高,并且需要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不斷進行技術改進升級和創新突破。在油服企業的競爭中不難看出,凡是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都具有領先的技術優勢。例如,斯倫貝謝Broad Band系列的壓裂和完井技術使一批北美頁巖油井的產量大幅提高,Power Drive Orbit旋轉導向系統有效提高了水平井段的完成質量,SCREEN PULSE鉆井液技術有效解決了合成基鉆井液回收率低的問題;哈里伯頓的Landmark和ESTMZ軟件系統幫助甲方簡化了一系列業務流程,降低了結構性成本;貝克休斯的Gauge Pro Echo擴孔器則幫助深水作業者節省了時間和費用。這些新技術的應用有效降低了甲方的建井成本,同時提高了油服巨頭的單井作業利潤率。
油價下跌后,油氣生產商要維持產量、保持贏利,必然要求油服公司降低服務費,其必須用更先進的技術,保持更高的效率。但由于經營收入減少,國際油服巨頭已紛紛削減研發投入。斯倫貝謝、貝克休斯和威德福去年的研發投入分別比上年削減了8%、18%和17%,物探公司CGG研發投入比上年削減了29%。在這種形勢下,新技術的研發應用對油服公司而言無疑是挑戰,而要想在競爭中勝出,短期內進行抄底并購就顯得更加劃算。行業巨頭會收購在某個業務領域具有技術優勢的小企業或新企業,補齊技術短板,并通過自身規模優勢使小企業的技術優勢創造更大的市場價值。對于行業巨頭來說,盡管收購看似價格不菲,但挑選到了經過市場檢驗的成功創新,往往比從一開始就自己研發的風險更低。
2014年11月,哈里伯頓宣布將以346億美元的對價收購貝克休斯,以更好地與行業領導者斯倫貝謝展開競爭。哈里伯頓表示,愿意剝離相當于營收中的75億美元資產以換取交易達成,并表示愿意出售一些子公司,同時愿意出售貝克休斯的核心競爭力業務。該合并擬聯合兩家公司的優勢,將油田服務的產品和能力拓展到一個更深、更寬的領域,這將誕生一個以休斯敦為基地的全球油服企業,在全球提供設備和技術的出口,在全球提供油氣服務。“頁巖氣革命”注定要成為趨勢,原有技術會逐漸被淘汰,兩大公司強強聯合提供新的針對于頁巖氣革命的油氣服務,是應對行業嚴冬的利器。盡管該并購交易由于反壟斷監管以失敗告終,但其對油服行業帶來的沖擊依然不小。
作為行業的老大,斯倫貝謝同樣通過并購來捍衛自己的地位。2015年1月,斯倫貝謝以17億美元收購俄羅斯最大的陸上鉆井公司和里海地區最大的海上鉆井公司——歐亞鉆井(Eurasia Drilling)45.65%的股權,并附帶全面收購條款(因需經俄羅斯國家安全部門審查,該交易尚未完成)。
2015年8月,斯倫貝謝又選擇收購海外油服業務并布局深水鉆探領域,宣布將通過現金加股票方式收購油田設備制造商卡梅隆國際(Cameron International),并購總規模約為148億美元,布局深海鉆探和油氣設備制造領域。在今年4月1日,斯倫貝謝正式宣布與卡麥龍完成合并。“未來行業的技術突破,將通過整合斯倫貝謝綜合油藏管理技術,以及卡梅隆國際的鉆井、流量控制技術等來實現。”斯倫貝謝首席執行官帕爾·吉布斯賈德在一份聲明中說。
今年5月19日,美國美信達公司(FMC Technologies)和法國油服公司德西尼布(Technip)宣布兩家公司將合并,此次并購交易的總價值高達130億美元。FMC在合并前為最大的水下生產系統供應商,而Technip在海洋工程施工方面獨步天下,兩公司重疊業務非常少。此次合并將重新定義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和維修業務。兩公司整合后將形成一個從開發概念設計到項目執行長產業鏈公司,FMC將繼續發揮其在水下設備和采油氣系統中的優勢,與Technip海洋工程和施工完美整合。屆時,將形成在產品、水下項目、水下服務、陸地并整合FMC原有的北美陸地井場業務。這兩家公司合并完成后,可能將超越哈里伯頓,成為繼斯倫貝謝之后全球營收第二大的油服公司。
有調查顯示,油服公司有86%的高管認為,今年油服行業的合并和收購數量將出現激增。這主要受業內利用低油價環境搶占市場份額和獲得新技術驅動。筆者也認為,目前對于中國的油服企業而言是個并購國內外油服企業,增強自己核心競爭力的好機會。中國油服市場規模在5000億元以上,其中接近85%的市場份額都掌握在國有油服公司手中,民營油服企業卻多達1000家左右。在眼下油價走低、行業面臨洗牌的情況下,通過并購獲得核心技術,是保證自身生命力的一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