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石油、煤炭市場的低迷不同,LNG市場正處在快速發展的時期。而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區域化或將成為LNG市場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
BP一艘可容納15.5萬立方米LNG的運輸船2月中旬從特立尼達島出發,為了尋找價格更高的LNG市場。亞洲是他們的原定目的地,因為這里的LNG價格幾乎是全球最高的。然而在好望角他們決定改變航線前往歐洲,然后穿過加勒比海返航。在航行了9000英里之后,這艘LNG貨船在多米尼加靠岸卸貨。此次航行耗時1個月,最終停靠地離他們的出發地800英里。這樣漫長的航行就像是完成了一次航海界的“荷馬史詩”。
不過這樣的航行未來將不再多見。顧問公司AW Energy Solutions主管Alan Whitefield表示,與原油市場不同,天然氣市場到2020年將被分割三大區域,僅有10%到20%的天然氣會在這三大區域之間流動。也就是說,天然氣市場未來將呈現區域化的特點。隨著不同地區LNG價格日趨接近,客戶更傾向于選擇距離自己較近的供應來源,以獲得較為廉價的LNG。
船舶經紀公司Fearnley LNG負責人Per Christian Fett稱,LNG市場未來將更加火爆,但長距離的LNG運輸將越來越少,貨物交換則將更加頻繁。通過將LNG換船可以減少運輸成本,這是運輸商常用的一種節約成本手段。
Whitefield認為,這三個區域市場分別為包括美國墨西哥灣、加勒比海以及南美和歐洲在內的大西洋盆地市場、包含當前最大LNG市場日本在內的亞太市場以及包括印度在內的中東市場。
這種發展趨勢自租船費下降至2010年最低水平時就開始顯現。國際LNG進口聯盟(International Group of LNG Importers)4月公布的報告顯示,去年全球共新增34艘LNG貨船,數量為2009年來之最。這也令全球LNG運輸船數量達到創紀錄的421艘。
回到BP那艘經歷了漫長旅程的LNG貨船。船運數據顯示,在多米尼加將LNG卸貨之后,這艘空空的貨船在3月中旬回到特立尼達島,并將要前往尼日利亞去裝載下一批LNG,在此之前貨船將停靠在巴西。BP公司發言人Robert Wine則拒絕對公司的LNG運輸事務進行評論。
牛津大學能源分析師Malcolm Johnson表示,對BP這樣的全球大型LNG供應商來說,長途運輸過程就像是一種組合,運輸商會不斷在中間站交換貨物,以避免運輸路途過長。
殼牌天然氣業務資深專家Johnson指出,對那些尚未提交貨物的LNG運輸船來說,可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改變路線,比如不同地區現貨價格的差異、較低的船運費等。亞洲LNG價格2014年下跌超過52%,供應增加以及氣候溫和導致需求下降是主要原因。世界天然氣情報(World Gas Intelligence)數據顯示,今年4月初亞洲LNG價格僅比歐洲高出3.6%,2011年底兩個市場的價格差距還高達68%。
Chubu Electric Power Co.LNG業務主管Hiroki Sato表示,今年LNG貿易商可能將面臨更多挑戰。“貿易商不再能夠輕易將歐洲LNG運往亞洲市場,因為這種交易的風險變得更高了。而為了優化運輸航線,各式各樣的組合運輸行為將更加頻繁。”
這一趨勢在亞太市場將體現的更加漓淋盡致。國際LNG進口聯盟預測,亞太買家今年得到的來自其他地區的LNG供應與去年相比將減少一小半。亞洲市場的LNG需求占到全球總需求的75%,自日本棄核LNG需求大增以來這個數字每年都在增長。亞洲市場的火爆令不少原本供應至歐洲的LNG貨船紛紛選擇開往這里。
分析師Steve Hill認為,雖然LNG價格不斷下跌,但亞洲依然是全球LNG需求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因此LNG貿易商依然有理由選擇由西至東的長途運輸。
亞洲需求的增長令歐洲LNG再出口業務變得火爆。然而由于受到海上貨物轉運合同條款的限制,從卡塔爾出發的LNG貨船在卸貨前只能先前往西班牙,由其他貨船再將這些LNG裝船并再出口至遙遠的日本市場。這比一開始就讓貨船前往日本市場多走了數千英里的路,也并不是十分劃算。
隨著亞洲LNG價格與歐洲日趨接近,這種再出口的現象將越來越少。今年1月至5月,僅有7艘LNG貨船在西班牙進行再填裝,與去年同期的28艘相比大大減少。
咨詢公司CS LNG主管Keith Bainbridge表示:“如果一個市場沒有需求,那么就算天然氣價格再吸引人也不會有供應。供應必然會追隨需求而去,如今歐洲市場的需求將再度崛起。”